目標策略
<教學創新。課堂翻轉>
未來的教學不只是課堂的學習,教學創新的推動即是協助教師找出最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本校以下列做法來帶動教學創新:
- 開設創新教學課程講座,提升教師創新教學能力。
- 設立專案,要求執行專案教師須進行創新教學之進修。
- 藉由學生反饋進行各教師創新教學之調整。
- 增修創新教學相關獎鼓勵措施及辦法。
- 改善校內教學空間環境及設備設施。
成效改變
問題導向學習及創新教學課程,帶領學生解決產業問題,強化思辨能力
落實創新教學模式,鼓勵本校教師依據課程專業領域創新教學並結合問題導向學習之課程設計,以提升教師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107至108年度共執行51門,參與學生人次達2,729人,109年單一年已達65門課程,學生人次近3000人,課程及修課人數穩定成長,可見本校創新教學推廣狀況良好,比較該些課程學生自評學習成效,學生學習反饋良好,成功翻轉課堂氛圍與學習成效,執行PBL及創新教學課程後,學生自評學習成效從8.6分進步至8.9分(滿分10分),頗具成效,如電動車輛散熱技術創新教學暨問題導向課程,為融合各基礎學科的學習,以實務的主題出發為學生開設量身打造的問題導向課程,教導如何融會貫通傳導、熱對流、熱輻射、基礎力學、材料力學、電路學、數據分析等跨領域知識。課程以電動車輛散熱技術為主軸,邀請邀請國知名車輛燈具製造商工程師前來講授車燈散熱技術,並引導學生利用問題製作簡易散熱片以及組裝散熱模組,成功提高學生對散熱技術的興趣,學生反饋從困難的基礎課目中,成功了解到理論技術是如何應用在實務技術之上,深刻的理解到基礎理論原理的重要性,提升學生整體學習成效,課程滿意度達100%。
特色教學課程,開創多師共時制度,使教師跨域學習,教學相長
為提供學生彈性且多元的學習管道,培養學生跨領域競爭力,配合推動多師跨領域教學創新性,設計跨領域之整合性與創新內容之課程,提升課程豐富度,109年共計開設15門多師共時課程,執行多師共時可確實提升學生學習動力及興趣,如生技系老師與語言中心老師合開生物英文,經由專業英語教師搭配,深刻強化學生學習興趣,學生自評學習成效高達9分(滿分10分)整體教師教學滿意度達91分。
設立彈性學分制度,活化教師教學模式與製造授課時間彈性
為鼓勵學生發展不同的課程型態協助學生多元學習,汲取實務及跨領域知識,開設貼合產業需求的問題學習之彈性學分課程,以彈性學分、彈性師資、彈性時段、彈性地點等方式提供學生多元跨域學習之機會,本校於107至108年已開出微型課程177門,深碗課程26門,共計203門,109年開出微型課程192門,深碗課程12門,共計204門,可見本校持續提升及落實學生跨領域及開放自由選課之成效。
教師製作數位VR課程教材,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為利用數位化教材及數位化環境提升學生基礎課程與實務操作的能力,購置繪圖工作站、液晶顯示器、獨立型虛擬實境設備、開發型虛擬實境設備等虛擬環境設備,109年針對實驗課程進行改善,因部分實驗儀器價格昂貴,難以大量購置,故針對本校大部分系所實驗課程常用設備(HPLC高效液相層析儀、UV分光光度計儀、GC氣相層析儀、AA原子吸收光譜儀)進行數位教材製作,由本校具AR\VR製作專長之教師,帶領各系同學製作出互動式教材,操作過程中學生認為VR系統的操作流程與實際實驗操作的情況相近,覺得在學習上很有幫助,可以幫助他們更加認識設備以及操作方式,也讓原本受空間限制的設備,可以透過虛擬實境方式,讓更多同學參與操作,提高他們的熟悉度。
推動專業教師社群,強化教師創新教學方法
本校依107-108年教師執行創新教學方法進行統計,依據結果,於109年成立設計思考教學教師社群及問題導向教學教師社群,共計47名教師參與社群,相關教師全數皆有執行創新教學課程內容,學生學習評分平評量分數高達90.1分(滿分100)。
本校針對落實教學創新及提升教學品質之問題分析及教育部訂定之績效指標,自107年進行專案管理及改善作為,針對各類問題及指標進行強化與提升,經本校校務研究統計分析執行過相關教學計畫之教師於教學評量中11項中平均分數皆高於無參與教學計畫之教師,且其中6項皆達顯著差異,可見教學相關計畫之執行確實能提升本校教師之教學能量(分析報告請參閱雲端附件D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