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項目3:學生跨域學習能力提升成效

文章目錄

目標策略

<跨域學習。多元視野>
系所專業是未來職場的基礎,而跨域思維所創造出的多元視野則是未來領域創新的開端,本校從學校教務體制的調整開始,展開系所橋接來架構跨域學習:

  • 調整學校教務體制,提升外系選修學分,提升跨域修習自由度。
  • 開設各種類學分數跨領域學程,降低難度,提供學生多元選擇。
  • 推動跨領域實務專案,強化學生跨領域知識。
  • 推動多元學習評量問卷,學生自我評估學習成效。

成效改變

跨領域學分學程,整合跨領域知識,培育興新產業人才

為提升大學生跨域核心技術能力強化及實務技能。由系所出發跨系合作,對應產業的需求實務專才,強化學生跨域專業與實務操作技能,規劃符合產業趨勢之18個以上學分組成之學程,跨領域深度學習,並結合彈性學分課程以增進學生本科專業知識外相關跨域知識,以培育大學生成為跨領域專業之產業需求人才。

跨領域學分學程係相關領域跨系所合作開設學分學程,藉由不同專業領域的結合,培育學生具備跨領域整合的技術與知識。例如「永續設計與地域創新跨領域學分學程」提供景觀與遊憩研究所及森林系學生在原有專業基礎上跨域跨院學習生態旅遊、休閒農業、療癒環境設計。

107至108年共開設5個學程,報名人數284人,108學年度修畢人數達3人,因學分學程開設18個學分以上,學生修習完畢須達4個學期以上,部分學程已於108-1開設完畢,因成績尚未公布,故修畢人數較少,預計該學期結束後,修畢人數可達50人以上。

跨域微學程,融入跨領域技能,強化系所專業能量

以系專業為主軸,針對特定產業所需之跨域主題,以學生了解產業技術並增加知識廣度為跨域目標,籌組跨系及業師之教師團隊,規劃6-10個學分之跨域課程。業師可以提供專業及跨域之實務經驗。

跨域微學程主要以單一系所為主軸,針對產業需求,開設特定主題之跨領域課程,含深碗及微型學分課程,由外系所或產業業師提供學生跨領域知識或技能。例如美妝及保健食品產業涵蓋生物技術、食品科學及時尚設計,所以生技保健與美妝產業跨域微學程提供學生了解生物技術原料端(植物栽種)、生產端(產品製造)及產業端(美妝、保健應用及行銷)之跨域知識107至108年共開設19個學程,報名人數1025人,108學年度修畢人數達202人,僅執行2年修畢率已達20%,預計今年度可達50%。

碩博士產研課程模組,導入產業實務,針對產業問題進行研發

以強化碩博士生實務研發能力,培育具管理與解決問題能力之研發人才,藉由產學合作結合跨域產業發展之關鍵技術如智慧電動車等,於課程或論文中融合技術研發、智慧化管理與跨領域知識,提升就業率。

目標促進碩博士論文之產業應用性及實務性,縮小碩博士研究之產用落差,讓碩博士生在學期間就能與產業接軌。例如「創新運動科技」休運系碩士生與產業實地實務討論了解運動科技最新產品趨勢及研發需求,然後在業師參與下進行相關課程修習及碩士論文研究。107至108年共開設2個學程,報名人數11人,修畢人數2人。

開放選讀第二專長,拓寬學生就業(創業)可能性

為提供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強化跨領域學習、多元發展彈性,擬增設「第二專長選讀辦法」,開放學生選擇除本科系專業外,找尋另一個適合自己興趣志向或加強自我其他特質之專長修習。

本校學生「第二專長選讀辦法」,特訂定學生可於自身科系畢業學分外,另自由選修一個科系之專業課程(課程可自由選擇),修滿10學分後將由系所發給第二專長證書,本校目前修習第二專長人數為27人。

達人學院開設行銷設計、職能培力、創新創業及大師開講等微學堂,全面提升學生跨領域學習興趣及知能

鼓勵學生進行跨領域學習,開設跨域微課程,以畢業學分不增加(或僅有少量增加)的前提下進行,透過彈性學分(6學分)的設計,提供學生更大的彈性學習空間。課程以動手作等實作方式進行,符合學生興趣及需要,以少理論、多動手快樂學習等普及化、大眾化的方式,提供學生自主/多元學習的管道,快速建立學習,做好職涯規劃,提升就業力。除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並培養關鍵基礎能力、跨領域能力及就業能力。108學年度第1學期各微學堂修課通過人次共計1553人,農學院佔25.50%、工學院佔24.66%、管理學院佔28.20%、人文社會學院佔19.19%、國際學院佔1.42%、獸醫學院佔1.03%,足見學生對跨域能力的需求。

跨域課程專業社群,提升教師教學能量

推動專業教師社群,共計20位老師組成創新教學專業教師社群,108年共舉辦四大主題,主要討論「學生學習回饋與教學方法」參與人數16人、「如何進行課堂分組」參與人數44人、「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參與人數27人及「如何落實多元評量於課堂教學當中」參與人數24人。

跨領域特色研發團隊,帶領學生進行跨域研究教學

課程規劃從專業到跨域,以創新教學設計翻轉學習精進專業;從研究能量導入教學,整合校內教學領域資源及校外產業資源,建構具有符合技職學校教育目標及特色發展需求的實務研究與教學,以下列舉一例說明:

羊膜幹細胞對熱帶牛隻熱緊迫所導致之繁殖障礙治療策略

針對荷蘭牛於熱帶地區產生熱緊迫之現象而影響繁殖性能,降低受孕率與泌乳量。教師從研究角度切入,帶領學生從畜牧生產、動物經濟循環、動物繁殖技術等多方面高深技術進行指導,並參與多項競賽,屢獲佳績,說明學生於研究帶動知識面學習的成效斐然。

競賽名稱獎項學生姓名
台灣國際創新發明暨設計競賽金牌李尚潔、薛牧瑀、蘇揚、陳紀良
教育部氣候變遷創意實作競賽銀牌許哲瑋、蘇揚、薛牧瑀
第九屆國際創意創業競賽第二名劉康佑、甘嘉敏、蘇揚、麥詠祈

教學制度調整:「開設彈性學分課程要點」、「跨領域課程多師共時教學申請須知」、修改「學則」

1.開設彈性學分

為鼓勵學生透過演講、大師班、活動(含展演、實作、田野)、實驗(實習、參訪、移地教學)、工作坊及數位學習(遠距、磨課師、開放課程)。本校已制定「開設彈性學分課程要點」,發展不同的課程型態協助學生多元學習,汲取實務及跨領域知識。
微型課程除了協助原有課程更貼合產業需求的問題學習,跨域微學程、跨領域學分學程、業界專家協同教學,以彈性學分、彈性師資、彈性時段、彈性地點等方式提供學生多元跨域學習之機會。

2.推動多師共時教學模式

為提供學生彈性且多元的學習管道,培養學生跨領域競爭力,配合推動多師跨領域教學創新性,訂定「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跨領域課程多師共時教學申請須知」。多師共時教學,由 1 位主授教師與至多 2 位不同系所教師合作,共同開設並依所提跨領域課程規劃週數全程全時出席授課,設計跨領域之整合性與創新內容之課程,提升課程豐富度。

3.修訂學則,鬆綁制度與獎勵參與

訂定系應修畢業學分數開放外系選修學分(至少6學分)並可額外採計跨域微學程或跨領域學分學程等特色課程之學分為學生畢業學分,提升學生跨域學習誘因,並預定於108學年度推動開放學生修讀外系第二專長課程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