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標項目2:教師推動創新教學成效之提升

文章目錄

目標策略

<教學創新。課堂翻轉>
未來的教學不只是課堂的學習,教學創新的推動即是協助教師找出最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本校以下列做法來帶動教學創新:

  • 開設創新教學課程講座,提升教師創新教學能力。
  • 設立專案,要求執行專案教師須進行創新教學之進修。
  • 藉由學生反饋進行各教師創新教學之調整。
  • 增修創新教學相關講鼓勵措施及辦法。
  • 改善校內教學空間環境及設備設施。

成效改變

問題導向學習課程,帶領學生解決產業問題,強化思辨能力

落實創新教學模式,鼓勵本校教師依據課程專業領域創新教學並結合問題導向學習之課程設計,以提升教師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成效,107至108年度共執行51門,參與學生人次達2729人,比較該些課程學生自評學習成效,執行PBL課程後,學生自評學習成效從8.6分進步至9.2分(滿分10分),頗具成效。

特色教學課程,開創多師共時制度,使教師跨域學習,教學相長

為提供學生彈性且多元的學習管道,培養學生跨領域競爭力,配合推動多師跨領域教學創新性,設計跨領域之整合性與創新內容之課程,提升課程豐富度,107至108年共計開設33門多師共時課程,執行多師共時後,學生自評學習成效高達9.13分(滿分10分)。

特色實地實務課程,提升教師對產業敏感度,強化教學內容

實地實務課程除提升學生實務視野,亦促進教師與產業交流,經由多點式產業見習,使執行教師了解產業需求,進行針對課程進行調整,強化學生認識產業的不同需求,讓學生預見未來的可能性,以下列舉一例進行說明:

植物醫學系將專業課程延伸至實務課程,強化『植物醫師之實地實務技能』,走出校園認識台灣不同地區適合種植的作物種類、病蟲害發生與診療方法。使修習過的學生能在國內推動植物醫生法的需求下,訓練出第一線的人才,也讓教師同時了解產業需求。搭配產業參訪的行程,讓同學對臨床植物醫師與產業需求具有更深刻的體會。另外,也積極聘請國際學者 Robert J. McGovern 教授來分享專業領域紮實經驗與專業人員應有的態度,為本校師生帶來正面的刺激與省思。

設立彈性學分制度,活化教師教學模式與製造授課時間彈性

為鼓勵學生發展不同的課程型態協助學生多元學習,汲取實務及跨領域知識,開設貼合產業需求的問題學習之彈性學分課程,以彈性學分、彈性師資、彈性時段、彈性地點等方式提供學生多元跨域學習之機會,本校於107至108年已開出微型課程177門,深碗課程26門,共計203門。

培育教師製作數位影音課程教材,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為提升學生基礎課程與實務操作的能力,除實習課程的實際實作之外,也鼓勵學生透過影音教材來強化學生實務訓練的熟練度並建立學生自學習慣及課後精進。本校辦理數位影片製作相關培訓工作坊,邀請本校教師進行數位影片製作之訓練,107至108年共辦理12場數位影音製作課程,課程內容如app應用、影片剪輯軟體教學、商業或一般數位攝影、微電影製作、手機攝影等。藉由此些工作坊,將使本校更多老師能投入教學方法的調整與精進。

強化數位化學習軟硬體環境,提升教學互動能量

為提供師生創新、互動式學習的環境的空間,建置之「智慧化創新教學教室」,以拼圖積木為理念設計多功能、互動、跨域學習空間提供小組討論,並導入多功能教室學習系統,教師在實作過程中,能夠將操作畫面同步投影,讓學生能夠更快理解操作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