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01:建構完善的大學實踐社會責任校務支持系統、強化師生運用專業能力與鄰近社區、機構及偏鄉學校的交流、社會服務之推動成效
推動USR HUB ─USR計畫主題及執行團隊之篩選
策略:專業服務、地方陪力、跨域學習與在地實踐
- 漸進式的育成大學社會責任執行團隊機制
由107年持續推動至今,110年已有18案前導型、2案微型種子型、5案種子型專案計畫與2案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執行中,可鼓勵與輔導已執行多年且成效良好之前導型教師形成團隊,擴大規模執行,逐步培育前導型計畫成長。 - 以校務發展四大主軸及SDGs指標推動社會責任
本校校務發展「農為本」、訂定科技農業、白金社會、生態產業與永續經濟四大特色發展主軸及10大行動方案,再結合SDGs指標,透過本校師生團隊至農產業、社區、長照機構與設施、育幼院、協會與國中小學等,應用所學專長貢獻相關知識及技能,協助地區發展,經由社區服務經驗、見習,提升學生專業知能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科技農業4項執行成果
推動友善農業、智慧農業、農產品行銷以促進農業永續
大學特色類萌芽型─共森到創生計畫
計畫名稱:從共森到創生之路–里山林下經濟網絡推動計畫
SDGs:
計畫成果:
部落栽培示範場域建置-阿禮部落金線連栽培示範場域 林下經濟團隊養蜂教學過程
本計畫團隊結合森林、食品、農園、生物科技等本校教師團隊專業跨領域結合,並以部落傳統智慧為基礎,發展林下經濟永續模式,協助霧台原鄉族人發展與森林共生且具競爭力的六級化產業。建立在森林環境結合農牧生產方式,並在加工及銷售上給予協助,讓部落多元的農牧生產發展愈趨穩健,展現傳統知識與現代科技整合所創造的可能性。
與部落青年走訪部落傳統古道 阿禮部落傳統石板料理達人分享部落美食
計畫師生團隊以阿禮自然人文生態景觀,設計研發套裝活動,為本年度主力推動森林食農體驗活動的場域,規劃設計1條原鄉旅遊遊程,傳統編織工藝體驗活動1項,以及林下經濟體驗活動1項,作為《森林職人體驗套裝活動》,連結5名阿禮部落青年,成功的整合部落青年文創及阿禮生態旅遊產業。
森林養蜂小學堂線上交流會議
計畫團隊除了陪伴原有霧台鄉林下養蜂農友之外,也擴展目前的服務模式至其他場域,109年起開始將相關專業知識推廣到牡丹鄉,開啟牡丹鄉林下養蜂的第一步。在109年度成立社區型菌種培育中心,目前牡丹鄉高士部落段木香菇生產已具規模。疫情期間,課程與交流受阻,但停課不停學,為促進交流,避免林下養蜂閉門造車、養蜂知能停滯不前,因此計畫團隊組成森林養蜂小學堂線上交流平台來增加林下養蜂經驗交流的管道。
USR Hub─種子型─青農培力與在地實踐計畫
計畫名稱:青農培力與在地實踐計畫
SDGs:
計畫成果:
因應永續環保、食安議題等概念有所提升,因此友善農業,青壯年農民返鄉創業成為一種新的可能及趨勢。透過本校在農業領域的專長與技術,並攜手農業改良場、試驗所、農政單位及在地有志從事農業相關活動之人士一起喚起對農業復甦的規劃與活動,維護在地農業知識及技術發展。從事輔導青年農民(以下簡稱青農)在農業課程之輔導,萬丹、內埔等高屏地區主要農產如:鳳梨、紅豆、香蕉、蓮霧等一級的農業生產技術、病蟲害防治及有機農業基礎訓練課程、二級產業的農產品實務加工課程、加工法規以及三級農業創新、行銷等管理面向,給予青農第一線最實際的幫助。
與此同時,為了向下紮根新一代青年學子對農業最基礎的認知與教育,本校與高屏地區之小學、在地農會攜手合作規劃「食農教育」系列活動,藉由大專生在農業相關科系的所學導入實務經驗,並透過「大手拉小手」的方式,教導孩童從農作物植物結構、所需養分、種苗實際栽種、土壤施肥、田間管理至農產品採收及料理烹調等基礎的實務操作經驗,培育孩童對農業知識的提升,亦鍛鍊本校大專生在從農教學經驗,促進地方農業教育及善盡本校社會責任之實踐。
主冊─前導型─農藝科技教育服務計畫
計畫名稱:農藝科技教育服務計畫
SDGs:
計畫成果:
STEAM教育機器人課程 許衷源老師教導學生程式編程 畜牧廢水養藻課程 林鈺鴻老師教導學生廢水養藻實作
藉由本校研究總中心擔任整合平台,偕同本校幼兒保育系、水產養殖系、動物科學與畜產系、農園生產系及科技農業學士學位學程等系所師生,協助內埔榮華國小進行農業科技教育理念學校之科技知識推廣服務。以農業科技為軸心,授課時間於榮華國小彈性課程節數中實施,每學期實施16節課,今年度課程安排包括:STEAM教育機器人、水稻多元化利用、豬隻品種與沼氣應用等綠能科技課程,以本校智慧農場、中央畜牧場及中央農場作為支援授課場域,課程安排主要在STEAM教育、食農教育、生質能源、魚菜共生、作物栽培等課程,培養學生學習永續與環境保護的精神與食農教育,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主冊─前導型─沿山休閒農業區景觀輔導改善
計畫名稱:沿山休閒農業區景觀輔導改善
SDGs:
計畫成果:
帶領學生至慶豐休閒農場進行空間診斷調查
與屏東縣沿山觀光休閒農業協會合作,為屏東縣沿山休閒農業區在地休閒農場提供景觀與遊憩空間的輔導,進行相關的環境營造輔導與農場景觀改善,以提升沿山地區休閒產業之環境獨特性與地域新價值,振興地方產業,提供在地穩定與良好之就業環境。
在白金社會5項執行成果
以健康樂齡、社區長照及學習資源弱勢協助,幫助學童學習與促進年長者健康
USR Hub─種子型─非山非市國小校園木質課桌椅及美學環境與改善計畫
計畫名稱:非山非市國小校園木質課桌椅及美學環境與改善計畫
SDGs:
計畫成果:
非山非市的國小,不像是都市裡的國小一樣擁有許多的資源,也不像是偏鄉的國小一樣容易受到企業的關注,屬於容易被忽視的族群。為了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之理念以及實施生活科技教育,我們融合了在系上所學的木作、裝修和室內設計的技能,帶入到周邊社區非山非市的國小,讓小學生們擁有良好的學習空間以及不同的課程體驗,也讓同學們擁有發揮日常所學的舞台。
圖/木設系教師帶領學生,應用所學實作改善學習環境,木地板施作
延續上一年的成果,選擇了泰安國小繼續作為改造基地。去年是為他們打造了一間小木作坊,希望啟發他們對於木作的興趣以及多元化的發展。而這次我們則針對他們的綜合教室作為課後輔導及多元化的學習之目的,規劃了木地板也製作了梯形桌子,希望他們能夠以更輕鬆的姿態去快樂學習,也可以更自由的依課程的目的性改變桌子的組合與使用方式。
圖/木設系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木作課程,手把手的帶教學相長
延續前一年給予小朋友的木作精神,今年度我們也舉辦了幾場木作課程,結合生活科技教育,落實培養手作及美感能力的理念。透過我們在學校所學習到的技能,為小學生們設計適合他們無危險性且讓他們可以發揮想像力的教材。
在課程中,我們讓小學們使用基本手工具及安全的木工機具,透過簡單的機具,例如:直立式鑽孔機及線鋸機,讓小學生們不只是只能在書本或影片上看到使用方式,而是能夠親身體驗木作的樂趣。而在使用木工機具的過程中,我們也一對一的指導,避免他們有任何的危險產生,同時也培養他們的美感及耐心。讓小學們透過接觸木作為出發點,希望國小的同學們無論是在木作還是在其他領域上,都能激起他們探索發展的興趣。
主冊─前導型─航空科普教育推展於大岡山區三級教育及地方之發展
計畫名稱:航空科普教育推展於大岡山區三級教育及地方之發展
合作學校:空軍航空技術學院
SDGs:
計畫成果:
本校達人學院應用無人飛行載具於智慧農業運用研究成果,結合夥伴學校空軍航空技術學院之設備能量,與國際扶輪3510地區阿公店扶輪社合作,在北高雄大岡山區8所小學及3所國中推展航太科普教育,以充份向下紮根及縮短城鄉之科學認知落差,讓學童認識航空科普,將航空科普之概念融入課本要網,規劃高中低年級之自然科技課程結合航空技術等素材,輔以繪本、戶外見習、動手做實驗等活動,使地方學童深刻體認在地文化特色及航空科技素養。
本年度推展活動如下:
假日航空行動科學體驗 – 藉由地區扶輪社動員,先行邀集各校校長薦報弱勢學童名冊,利用數次週三下午及週六,安排學童體驗模擬飛行駕駛、搖控飛機飛行、空拍體驗、波音747客艙實習、戰機維護見習、塔台運作見習及氣象預報。
北高雄科學日推廣 – 以北高雄大岡山區九大行政區為推廣對象,邀集全國24間大專院校有志推動科普教師群,於11/28日期於岡山區辦理科學市集活動,鼓勵假日親子共遊,除了航空科普,更有物理、昆蟲、醫學、海洋生物、化學、電力學等主題,讓群眾體驗科學的魅力,同時帶動地方科普教育及學童素養培育。
主冊─前導型─提升偏鄉弱勢學生與更生人之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能教學
計畫名稱:提升偏鄉弱勢學生與更生人之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能教學
SDGs:
計畫成果:
教導小學生使用程式設計以建立一個AI辨識年齡的程式
教導內埔在地偏鄉孩子能善用熱門之資訊科技,發揮教育科技的特色,以提昇教育品質,學生也能夠運用數位學習提升學習成效,藉由數位學習輔助,彌補學生學習之不足,或許可為資源極度不足之偏鄉學童挽回頹勢。大學協助偏鄉學童是大專校院的核心價值之一,也是當今社會力量不可或缺的一環。本計畫亦協助更生人能將生活的重心移轉至學習新的資訊科技上,希冀透過教導機器人程式語言設計,啟發戒毒者之人工智慧與物聯網興趣之素養,擺脫毒癮的綑綁,增強將來融入社會的信心,甚至增強未來就業之競爭力。
主冊─前導型─高關懷兒少及青年輔導計畫-以體驗教育介入影響效益之評估
計畫名稱:高關懷兒少及青年輔導計畫-以體驗教育介入影響效益之評估
SDGs:
計畫成果:
本案由休閒運動健康系(主題休閒遊憩服務中心)師生專業服務團隊,提供校內實習場域之體驗教育與戶外教育等專業輔導服務。為培養高關懷兒少及青年尊重生命、團隊互助合作及服務學習的品格特質,提供高關懷兒少及青年體驗學習及自我探索契機,與屏東家福中心及屏東家扶中心合作,以做中學方式,並結合本中心多元體驗教育及戶外教育方案,讓高關懷兒少及青年體驗低高空繩索、自然野地求生及登山運動等,學習團隊合作與整合性能力。
【延伸新聞】
屏東最好玩的學習—青少年體驗教育成長課程
屏東青少年體驗教育成長課程 好玩
屏科大x少年展力x青年釣竿
USR Hub─種子型─白金活力2.0-贏向老化悠活慢城
計畫名稱:白金活力2.0-贏向老化悠活慢城
SDGs:
計畫成果:
在前期的努力下,本計畫已與永大多元照護中心、麟洛社區進行產學合作,由老師帶領學生服務團隊進入社區協助健康體適能運動課程與桌球專項運動指導,視社區長者目前的體適能狀況,透過完善的白金體適能分析系統進行長者運動處方之調整,長輩們都很願意主動學習並且提問,課後彼此進行技戰術上的交流,明年將辦理C級桌球裁判證照,培育白金族群桌球運動相關產業所需人才。未來達到老老相扶,共創青銀網絡之目標。
導入特色運動課程指導與專業設備儀器-目前已導入「TRX懸吊訓練」、「繩梯」與「認知與肌力訓練」等專屬客製化課程,進入合作場域提供運動指導及健康知能相關協助。
研發白金體適能數位分析系統-建立白金體適能資料庫,研發白金體適能數位分析系統,了解中高齡族群目前體適能狀況,進而調整運動處方協助長者維持生活自理能力並有效地改善生活品質,積極打造強壯長者作為未來社區典範楷模。
製作白金桌球教學線上課程-因應疫情,本計畫將實體教學改為拍攝線上課程讓長者能更迅速的取得桌球技術指導與調整。期望以桌球提升長者體適能外,更重要是強化人際網絡建立與社會參與,達到活躍老化的白金人生。
主冊─前導型─部落VuVu動起來、健康快樂跟著來
計畫名稱:部落VuVu動起來、健康快樂跟著來
SDGs:
計畫成果:
本計畫透過計畫申請人帶領學生至部落進行運動教學;在結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屏東縣政府社會處等相關資源,提供三地門鄉馬兒部落VuVu更多元的運動機會,部落VuVu們可以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中,和大學生運動教練共同運動,經過為期三個月之規律運動課程,長者在功能性體適能表現上有明顯之改善;其中尤以「上肢肌力」與「柔軟度」之改善程度達顯著差異。
在生態產業3項執行成果
相關推動生態保育及流浪犬照護
USR Hub─微型種子─用貓頭鷹友善農作點亮偏鄉村計畫
計畫名稱:用貓頭鷹友善農作點亮偏鄉村計畫
SDGs:
計畫成果:
本案包含與社區合作的猛禽棲架服務、貓頭鷹巢箱推廣,以及猛禽保育講座等內容,野保所師生團隊在高樹鄉及內埔鄉東片村等兩地進行社區陪伴。在高樹鄉內三塊田區架設貓頭鷹棲架和貓頭鷹巢箱,田間均不使用老鼠藥為推廣主軸,另外在內埔鄉東片村則著重讓社區農民和民眾理解黑翅鳶生態與當地農地間的關係。
USR X CSR:今年9月,屏科大和遠雄人壽攜手,共同在高樹鄉推廣猛禽友善農作,辦理一場大型公開棲架觀摩會。參與對象包括各地農友、環境教育工作者、對棲架有興趣的民眾、媒體記者、在地社區學生等,總共85位。棲架觀摩會中進行棲架架設原理、棲架設置實作和模型棲架等課程,希望能將友善環境理念傳播出去,以確保動物和人類的食品健康安全。透過提倡生態、了解生態,讓更多消費者、耕種者能認同友善農業的理念,並願意透過消費端支持,達到一個永續的善意循環。
全台有半數的猛禽正遭受老鼠藥二次毒害的威脅,為降低猛禽棲息在農村環境的風險,維護農田生態系之完整性,本案持續推動減量用藥和棲地經營管理的友善農業,讓貓頭鷹能回歸田內提供抓捕昆蟲、鼠類等生態服務,期盼透過更多學界與社區人員的共同努力,能打造出更多鳥類與農民共存的農業新樂園。
主冊─前導型─原來在這裡–山林中的野生動物保育科學推廣
計畫名稱:山林中的野生動物保育科學推廣
SDGs:
計畫成果:
為了將傳統排灣族的山林管理知識傳承給新的世代,避免產生傳統文化、山林智慧體系的斷層,本計畫團隊與「屏東縣來義鄉傳統狩獵文化協會」、「來義鄉公所」合作,結合本校野生動植物調查科學研究專業,引導參加營隊的國中、國小學生參於活動、融入團體、體驗山林生活將原住民獵人長期在山林狩獵所習的的山林智慧以及山林中的科學知識,包含山野活動安全守則、野外求生技能、在地民族生物學及應用等傳承給部落的新世代。增加本校參與的學生相關工作經驗,強化其團隊的執行力。
本校學生協助學生搭設住宿帳棚 狩獵協會文化講師講授植物應用
主冊─前導型─野生動物保育的野外研究安全教育
計畫名稱:野生動物保育的野外研究安全教育(因疫情延後)
SDGs:
計畫成果
野外研究安全的提昇,對臺灣野生動物研究及保育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不僅可以鼓勵更多有興趣和熱誠的研究者參與,相關民間單位及社團(例如鳥會、自然生態攝影學會、荒野保護協會)以及對登山山林安全有興趣的一般民眾等,接受有系統的訓練,專業養成教育,更可促進自然資源保育、生態保育,也增加山林知識的認知,尤其是對積極投入野外研究工作學生而言,實有助於提升研究調查的效率,並落實生態保育工作。
課程以野外研究和登山安全作為主軸規劃,總課程時數為45小時(含山路行進時間),包括高山醫學、垂降、無線電追蹤、溪流橫渡等專業課程。因疫情團隊決定將活動延後至2022年1月24-28日舉行,目前正重新聯繫玉山國家公園、各合作單位和講師,預計12月進行最後一次場勘,確保上課地點和動線無誤。
在永續經濟4項執行成果
相關推動農業廢棄物再利用及深度旅遊設計
大學特色類萌芽型─原鄉部落山林知識學習基地的建置與運用
計畫名稱:原鄉部落山林文化知識學習基地的建置與運用
SDGs:
計畫成果
計畫主要場域:
- 屏東縣瑪家鄉Padain八大源部落
- 屏東縣泰武鄉Kaviyangan佳平部落
- 屏東縣泰武鄉Kazazaljan 萬安部落
台灣這座島嶼擁有多元的文化樣貌,如今部落面臨人口外移、經濟困境,導致文化傳承危機,必須迫切及時地維護原住民傳統與山林知識。因此本計畫師生團隊至曾被稱為「文化沙漠」的kaviyangan佳平部落、因天災被迫分散遷村的padain八大源部落及自然資源豐富的Kazazaljan萬安部落,計畫以推動山林文化知識基地的建置與運用為目標,發揮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精神,建構族群友善環境。
部落文史資料建置:
萬安部落組織、耆老及公部門合作完成地理模型及傳統領域地名資料約50筆,完善溪魚蝦生態資料庫;佳平部落完成傳統地名地籍指認採集及族語翻譯訪談錄音共11卷。
部落文史資料建置–製作佳平舊部落手繪地圖 計畫成員利用3D立體模型詢問部落耆老傳統領域之地名故事
培育山林文化教育產業經營人才:
本計畫結合那秋設計工作室「大武山脊梁山脈場域改善及山林嚮導人才培育」計畫,共同培力八大源部落青年考取登山嚮導證照,共同規劃padain山林文化體驗遊程。
八大源部落遊程納入遊戲設計,規畫出新遊程:「斜坡耕作的人」,預計11月試營運,期望帶動八大源觀光人潮,促進部落文化永續經營
製作遠距線上教材:
佳平部落團隊與千里步道共同產出「石板手做步道」、「kaviyangan掌心上的石板屋」兩部教學影片,出版舊部落手繪地圖作為舊佳平文史課程的教材。
遠距線上教材–kaviyangan掌心上的石板屋
加強與南區各級學校的合作與課程開發:
連結高雄市及屏東縣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舉辦萬安「部落遊學趣」(1/29)及「高雄市國昌國中師生參訪團」(9/10);高至誠校長帶領「新課綱多元文化教育的設計與實施分享會」(3/7)。本計畫與南區教師社群舉辦:3/6-7「佳平部落學習團」來自台南女中、小港高中、大同高中等校教師研議佳平文化課程設計;7/15「多元文化素養課程諮詢會議」邀請跨學科教師與專家分享各領域原住民教育推廣現況,提供部落及教師增能建議;9/25「大同高中多元文化教育教師增能活動」,由「屏東學」教師共備社群及「戶外探索教育」教師參加。
連結屏東縣原住民族教育資源中心共同舉辦萬安「部落遊學趣」
計畫網站與成果新聞:
- 計畫網站:https://npustusrtribe.wixsite.com/indigenous
- 天下雜誌採訪–簽MOU、辦山訓 屏科大USR讓部落成為主體,不再是被動配合的角色
- 屏辦”部落遊學趣” 一同體驗族群文化之美 2021-01-31 IPCF-TITV 原文會 原視新聞
- 屏科大攜手佳平部落 建構山林文化知識圖譜 2021-10-05 IPCF-TITV 原文會 原視新聞
- 石板屋教學影片—kaviyangan 掌心上的石板屋
- 舊佳平步道傳統工法
- 2020 Padain部落遊學 || 台南女中台灣文化隊17屆
- USR計畫-我有話要說
USR Hub─種子型─六堆開庄300年客家鄉土教育與產業活化計畫
計畫名稱:六堆開庄300年客家鄉土教育與產業活化計畫
SDGs:
計畫成果「地方創生」的地區,南部六堆地區的客家鄉鎮(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地區)計有屏東縣高樹鄉、內埔鄉、萬巒鄉、竹田鄉、新埤鄉、佳冬鄉,以及高雄市的六龜區、甲仙區等地區被列為優先推動。因此本計畫由客研所師生以參與式治理與遊戲學習應用在社區關懷據點課程之行動研究,係由強調民間的自主力量,提倡「由下而上」的執行模式,以促發公民參與。
- 協助六堆客家國中、小客語教學教材製作
在共學行動中,由大學方規劃導入週邊區域議題,由老師輔導、社區參與、學生設計,從覺察問題(知識)、設計方案(技能)、反思過程(態度)的三個步驟中,產出並執行能夠回應區域議題的行動方案,讓課堂上的學科訓練(套裝知識)與社會議題的方案實作(經驗知識),覺查出新的經驗聯結,為未來的永續發展打下良好的責任基礎。
- 配合學校課程製作客家桌遊,協助全縣國中、小客家鄉土教育
將設計以客家文化為主軸的桌遊,一方面提供大專院校研究生在行動計畫中須透過教育來培育對多元文化的積極意識;另一方面,透過桌遊提升學童的學習動機,讓學童理解客家文化內涵,進而達成客家文化傳承的目的。
「在研究所教育」部份:課程安排與班級經營;與學生教學成長,了解現在學生的想法與需求。提供學生動手做中學,嘗試錯誤,開放分享,培養創客精神;在「社會實踐」部份:預期可發展關於客家文化的桌遊,藉由國小學童參與遊戲更加瞭解客家文化,並關懷認同客語文化,進而激發學童自發性說客語的能力,並促進客家語言與文化傳承目的。
- 客庄地區關懷據點在地文化導入鏈結
近年全球面臨人口數下滑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不可避免的問題,尤其客庄地區人口問題更加明顯,所以外部鏈結除了期國中小的學生促進客家語言與文化傳承目的,而客庄高齡長者也是重點,需要關懷交流,也期從中將客家文化延續傳承。
USR Hub─種子型─屏東可可產業循環經濟行動計畫
計畫名稱:屏東可可產業循環經濟行動計畫
SDGs:
計畫成果
屏東以獨特地理環境種植可可果樹所製成的產品屢獲國際大獎,使屏東成為全台最大的可可果樹栽植縣市,團隊為推動USR-HUB計畫,與內埔鄉友善農法耕作之可可農場合作-牛角灣巧克力咖啡農園,經由農場有機栽植可可果樹,生產無農藥殘留之可可果實。可可果莢因富含大量果膠乾燥不易,為有效加速果莢乾燥,需先將果莢切片再進行曬乾或烘乾,再收集粉碎、熱處理萃取、焙乾成產品,或另取萃取物乾燥做為另一種添加水產飼料劑型產品。本年度因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計畫執行期間由團隊成員至合作農場委請賴錫賢負責人講解可可果莢友善栽植技術,並將過程錄製成教學影片,提供後續人才培育課程使用,以減少人群聚集壓力。計畫除了持續培育跨領域應用人才外,團隊另研發以可可果莢萃取物及粉末作為保養品之原料,開發可可脂護手霜及可可脂淨顏洗卸凝膠產品,擴大廢棄物再利用加值應用。
USR Hub─微型種子─屏東偏鄉地區內容行銷及多平台運作協助計畫
計畫名稱:屏東偏鄉地區內容行銷及多平台運作協助計畫
SDGs:
計畫成果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地方創生」這項議題;也越來越多人主動嘗試地方產業的經營與創新。特別是現代化的關係,鄉村地區大多數居民,尤其是青壯年人口為了學業及工作等現實因素離開鄉村,使得社區面臨人口老化及青壯年人口流失等問題。近期更因極端氣候的影響,導致原鄉部落居民大量集體遷居永久屋,居民的離開原始場域後也亟需新的工作與產業發展機會。
而近年來,有鑑於如屏東霧台地區及台東池上地區等地這幾年持續與政府進行地區硬體設施建設,使觀光產業持續且加速發展,以提昇觀光價值並帶入觀光人潮及經濟收入,但唯缺乏整體行銷規劃,未能將霧台有效進行市場區隔進而帶出霧台特色。因此企管系師生團隊透過基本行銷與品牌識別分析豐富之原鄉文化作為行銷主軸,投入本研究室之行銷專業與人力資源,協助築樂築工作坊、臺東縣伯朗大道觀光產業發展協會,進行粉絲頁建立與優化,並協助廠商建構架設網站以做為未來行銷發展之基礎。
完善的大學實踐社會責任校務支持系統
本校跨領域特色發展中心為協助USR計畫端與行政單位能順利跨單位之溝通協調,支援教師執行USR,匯集教學、評鑑、升等相關法規,協助佐證製作與認證,支持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之教師團隊,如為減低教學負擔,協助教師進行鐘點減免,已協助1案計畫之計畫主持人於109學年第1學期起至計畫結束每學期減授2學分。並於108年起至今推薦每年(約計64名左右)執行大學社會責任各項計畫之教師申請,提出申請後作為候選名單,經委員審核獲得彈性薪資獎勵,共有教師35人次獲獎勵,讓教師可依循申請。
法規:
- 教師評鑑辦法施行細則(教師評鑑)
- 教師授課鐘點核計辦法(教師減免鐘點)
- 教師技術服務升等輔導審查要點(教師多元升等)
- 教師教學特優彈性薪資獎勵要點(教師彈性薪資)
辦理大學社會責任培力活動
為讓師生了解及認同大學社會責任的重要性,推動將大學社會責任理念融入學校專業課程、通識課程,生活服務學習,且跨域中心藉由計畫成果展示、專業工作坊、分享會等培力活動,讓本校教師與學生更加了解大學社會責任在做什麼,提升參與意願。
110年8月31日與教育部USR推動中心合辦
110年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SIG議題交流,以農業創新與行銷為主題,以食農教育、生態保育x農業共存、農業行銷與林下經濟等四大農業議題由本校與崑山科大執行團隊分享執行成果
預計辦理4場USR執行經驗分享,以深耕在地為主題,扎根弱勢教育、農漁業教育、長者健康促進與永續理念或大學社會責任理念帶入教學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