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簡介
面對氣候及環境變遷、社會包容性降低和經濟發展衰退,如何加強運用自己的知識、發揮想像力轉化為創新的永續設計,並激發出解決方案,將是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關鍵。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於 1995 年提出永續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的構想,其概念是在多元且持續演進的真實情境下,透過感知、開創、雛型建構、驗證和改善等各類複雜的程序,將創意帶至使用 者日常生活環境並將生活場域視為「實驗室」,進行驗證。
中鼎教育基金會自 2019 開始特別辦理永續生活實驗室獎,期盼探討與解決校園、在地、社會、國家或是全球面臨的永續難題。
為此,中鼎教育基金會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特辦理「2025 第五屆永續生活實驗室獎」,透過交流,鼓勵師生將相關知能投入永續發展方案之 設計、推廣與實驗中。
並增設立「永續淨零獎」和「循環經濟獎」,分別頒予參賽專案主題相符性最高之組隊伍,為配合全球減碳目標,鼓勵參賽隊伍為我國邁向 2050 淨零排放出謀獻策。
活動目標
- 瞭解與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 在真實日常生活場域中落實在地永續策略與行動。
參賽資格
- 對象:國內大專院校具學籍之大學部和/或碩博班研究生組隊報名參賽,可跨校系混合組隊參加,更鼓勵跨領域不同科系學生組隊參與。
- 人數:採組隊報名,一組由4人組成且每人僅能報名一組。
- 指導教師:每一隊至少須有一位指導教師指導,且每位教師至多指導2隊。
活動時程
- 第一階段:初賽資料審查(即日起 至 2025 年 2 月 3 日)
- 即日起至 2024 年 12 月 30 日(一)下午五點前:完成線上報名,逾期恕不受理。並繳交簡章相關附件-附件 1 至 6,含專案構想書(6 頁),評審據此進行書面評選。
- 2025 年 2 月 3 日(一):公佈初賽入圍名單,入圍隊伍學生全員須參加增能工作坊。
- 第二階段:專案實作(2025 年 2 月 3 日 至 4 月 19 日)
- 2025 年 3 月 1 日(六):增能工作坊,地點:中鼎集團第二總部。
- 2025 年 3 月 17 日(一)14:00 前:線上繳交專案期中進度表。
- 2025 年 4 月 19 日(六):業師晤談(線上執行)。
- 第三階段:決賽資料繳交(2025 年 5 月 19 日)
- 2025 年 5 月 19 日(一) 14:00 前:線上繳交決賽作品說明書、A4 海報電子檔、3-5 分鐘以內作品簡介影片(含中英文字幕)、影片縮圖、專案成果報告書(20 頁)、 營運模式九宮格(加分選交項目)。
- 第四階段:成果發表會暨評選會議(2025 年 6 月 14 日) 於中鼎集團第二總部舉行成果發表,各組輪流上台展示競賽成果實作作品,依據名次並頒予獎學金。
報名方式
- 採線上報名,請自行組隊,再以隊伍為單位,填寫線上報名表單 (報名網址:https://forms.office.com/r/m17mGpZ1Dn)
- 完成線上報名表單後,請於報名截止前繳交簡章相關附件(附件 1-6,含專案構 想 書 ) , 以電子掃描方式將檔案合併及壓縮 , 上傳至繳交區 (https://reurl.cc/NlEVkQ)才視為完整報名。
內容規範
- 本競賽由參賽隊伍自行選定主題進行專案發想及實作,所規劃的題目必須適當對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並說明之。
- 所提出的專案作品必須是可以實際使用、操作或實施的具體成果,請勿以碩博士論文或學術性研究計畫內容參加本競賽。
- 專案作品形式不拘,例如:實際作品(如產品、模型等)、服務模式設計(如:網站、 APP)、種類(如:淨零碳排、減塑、循環經濟、綠色金融與綠色工程類別等)及方案規劃(如:社會企業、行動方案、社區規劃或教案)等。
- 所提出的專案作品需扣合在特定場域或範疇,必須具體說明應用的場域、環境或對象, Living Lab 的四種型態:
- 市場到校園
- 校園到校園
- 市場推向市場
- 校園到市場。並考量其未來商業市場與用途。
- 參賽或入圍專案如侵犯他人之著作權、專利權等,由參賽隊伍自負全部法律責任及賠償責任,經法院判決敗訴確定者,主辦單位有權追回得獎資格與所有獎勵內容。
- 繳交之資料和上台報告內容請勿揭露所讀學校、指導教授姓名、隊員名字或其他可供辨識校名、系所與校徽等內容(除必要者外) ,未遵守者將酌情給予扣分。
評分標準
- 初審
- 將邀請專家學者進行書面審查,評審標準如下

- 決審
- 將邀請專家學者進行書面審查,評審標準如下

活動獎勵
本活動係屬推廣永續發展教育,完全免費;且為鼓勵同學積極參與活動,特地頒發中鼎永續生活實驗獎學金
- 預計選出 20 隊優勝隊伍入圍初賽。
- 入圍隊伍應全程參與至決賽完畢且完成作品並準時繳交應繳文件,否則將取消獎勵資格。
- 主辦單位將於增能工作坊頒發每隊入圍獎學金新臺幣 1 萬 4 仟元整,俾補助參賽之相關費用(如:交通、住宿及參賽作品製作和保險等各項支出)。
- 決賽經評審會議評選,排名統計後即獲得以下獎勵:

- 註一:頒予專案議題與 SDG13-氣候行動之「碳中和」議題最為切合支隊伍
- 註二:各獎學金獲獎資格為經評選後獲得,若評選成績未達優選標準將以予從缺,獎項可重複獲獎。獎狀將以數位檔案方式提供。
注意事項
- 參賽者應保證所有填寫或提出之資料均為真實且正確,且未冒用或盜用任何第三人之資料。如有不實或不正確之情事,主辦單位得取消參加或得獎資格。如因此致主辦單位無法通知其得獎訊息時,主辦單位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且如有致損害於主辦單位或其他任何第三人,參賽者應負一切相關責任。
- 隊伍參賽必須在正式報名表上,指定隊伍代表(主聯絡人)1人。隊伍代表於活動期間代表該團隊簽署著作權授權同意書,並負責比賽聯繫、得獎資訊及相關活動事宜。
- 參賽者同意主辦單位蒐集其電子郵件、電話等報名資料,作為本活動驗證身分、訊息通知及聯絡等相關用途使用。
- 參賽作品不得有抄襲、剽竊或其他違反我國法令、侵害他人權益之情事。若經發現有上述不法情事者經查證屬實者,法律責任則由該創作者及參賽團隊自行負責,並取消其參賽及得獎資格;如致主辦單位受有損害者,應自負民事或刑事上賠償之責任。獲獎者已領取獎金應於指定日期內退還主辦單位,如造成損害,應另負損害賠償責任, 得獎缺額之遞補與否由主辦單位及評審共同協議之。
- 參賽作品於參賽期間,雖可同時參加其他競賽,但與其他競賽單位有任何爭執疑問之處時,參賽者應負一切相關責任,主辦單位不涉入爭議,參賽者著作權轉移予他人情況時同上。
- 敬請注重智慧財產權,參賽作品若涉及抄襲或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所有法律責任由參賽者自行負責,並取消參賽資格。
- 應繳之相關資料有缺失或延遲等情形者,主辦單位得通知限期補正,逾期不補正或補 正不全者,主辦單位有權取消該隊伍參與資格並不予受理評審。
- 本活動辦理之本競賽辦理之增能工作坊等活動,其目的在於增加決賽展示之能力與整體實力,入圍隊伍須全員出席,若有不可抗力之原因可提出證明請假;若上述之任一活動,每隊出席人數不足三位,將扣該隊決賽最終成績 5 分。
- 繳交之資料或檔案和上台報告內容請勿揭露所讀學校、指導教授姓名、隊員名字或其他可供辨識校名、系所與校徽等內容(除必要者外) ,未遵守者將酌情給予扣分。
- 應繳之相關資料延遲繳件者、未全程參與本競賽所有活動者、無故未出席指定活動現場者,主辦單位有權取消該隊伍入圍資格,並得追回獎金和獎狀,並對於本競賽之行為保留法律追訴權。
- 每人限報名 1 隊,若有團隊更換隊員或遞補之情事,請述明原因,最遲需於「增能工作坊」開始前 2 週內提出書面申請書(簽署隊員更換切結書),如有隊員退出比賽, 請於決賽前 3 週前提出,以上需經主辦單位同意始可進行更換, 自行更換隊員將喪失得獎資格。
- 本活動為跨年度競賽,參賽學生應於活動期間全程保有學籍資格,若參賽過程中喪失學籍資格則視為退出本次活動,由隊伍主動告知主辦單位,並於一周內遞補更換隊員。
- 主辦單位就本競賽參加者之資格,保有審查之權利,經查核有不符合本競賽規定之參加資格者,一經本會發現或經第三方檢舉,主辦單位除得立即取消參賽隊伍之參賽及得獎資格,並得追回獎金和獎狀,並對於本競賽之行為保留法律追訴權。
聯絡方式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中鼎教育基金會、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聯絡人:楊副理
聯絡人信箱:teresa@ctcief.org
聯絡電話:(02)2769-85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