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我們在自己心中是什麼樣子?而在孩子的眼中,我們又是什麼樣子?
每個人都有一個理由選擇現在的行業 ,而一定有個強烈的理由讓你留在這個行業 ,很多人是因為喜歡青山綠水 、當大地的雕塑家 、享受工程完工的成就感 、更能讓國民感到幸福,因此一直從事著「大地工程師」的工作。
問題是,我們對於這份工作的喜愛與熱情,校園裡的孩子知道嗎?能感受到嗎?現在 ,地工技術基金會(以下簡稱基金會) ,想開啟一個拍攝計畫 ,讓年輕人拍攝青年人 ,以年輕世代的觀點記錄他們(自己)工作樣子 ,這些拍攝成果將來能和莘莘學子分享 ,讓那些牛頓力學特別好 、看到工程會佇足思索的孩子們知道 ,此時此刻的我們是這麼工作著!
參賽內容
以業界(可由基金會協助媒合)的青年工程師(年齡40歲以下)為對象,只要他的工作是地工技術雜誌曾經刊登的相關領域,如:大地監測與分析、規劃設計、現場施工、水土保持 、災害及地質調查…等題材 ,都可以是拍攝的內容 ,藉由鏡頭表現他的工作日常,訪談他的想法,並剪輯成一段12分鐘以內的影片,就可以參與競賽。
參賽作品不限傳統紀錄片 ,也可以大膽使用偶像劇 、音樂劇 、職人系列或者是實境節目…等等能吸引年輕世代的製作手法 。請發揮您的創意來和我們一起拍攝一部賞心悅目且貼合主題的作品吧。
評選項目與評分標準:
參賽作品需著重在人物的刻劃 、工作的酸甜苦辣 ,可以大方露出公司logo 、形象 、工作環境…,但切勿淪為被拍攝公司的宣傳短片。
本次比賽評審們將依以下項目進行評分:
- 適題性(60%) – 吸引力、大地工程界的內容,人物的刻劃、工作的體悟…。
- 完成度(25%) – 故事架構的流暢性、敘事風格、畫面美感、成音、後製…
- 影像技術(15%) – 運鏡技巧、特殊表現(空拍、曠時攝影、動畫、特效…)。
獎項(評選5部獲獎作品):
所有參賽作品經由評選委員會評選名次後並給予以下獎項及參賽證明:
1.特優:1名, 新台幣80,000元
2.優等:1名, 新台幣50,000元
3.佳作:3名, 新台幣20,000元
4.最高人氣獎:1名, 新台幣30,000元。(所有參賽作品均得競逐)
5.所有參賽作品:經評選委員會初評通過者,發給新台幣5,000元影片拍攝資金補助評選委員會組成方式如下:
1.評選委員會由當屆服務委員會主委召集成立;
2.共設置委員9人,評選委員會主席由服務委員會主委擔任;若有特殊情事,得由委員互選之;
3.地工技術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執行長 、副執行長及各委員會主委 、副主委及青年軍幹部…等 ,遴選3位為當然委員 ,編輯委員會推派1名當然委員 ,其餘委員由服務委員會主委聘任;委員出缺時由主席補聘;
5.當屆評選活動結束後,評選委員會解散。
報名資格
國內在校學生(高中職及大專院校均可,含應屆畢業生,不限本國籍或外籍) ,科系不
限,鼓勵大眾傳播科系學生參與。
- 報名完成後 ,不得任意更換隊名及成員 ,若部分人員因故無法參加而需更換時 ,請事前通知主辦單位並取得同意 ;倘未通知主辦單位 ,主辦單位有權利決定是否取消資格。
- 若報名團隊不足6隊時,主辦單位得取消本次競賽活動。
競賽說明:
本次競賽分為初評與複評二個階段,各階段之競賽說明如下: - 參賽媒合:
(1)可依參賽內容自行尋找拍攝對象組成參賽團隊
(2)如需基金會作雙向媒合,本競賽辦法公告後至2025年5月15日,有意願參與拍攝之夥伴公司及參賽團隊均可向基金會窗口登記,基金會將於5月15日前提供清單(夥伴公司及參賽團隊),雙方自行聯繫之 - 報名及資格審查:
報名期間:2025年5月15日至7月15日
資格審查:2025年7月22日前完成,並書面告知 - 第一階段(初評):
參賽團隊應於2025年8月15日(暫定)至基金會安排場所 ,對評選委員會簡報拍攝腳本及故事架構,評選委員會就拍攝計畫是否符合參賽內容進行審核,經評選合格(含修改後通過)發給拍攝補助金5000元,並進入第二階段競賽。 - 第二階段(複評):
參賽團隊應於2025年12月15日以基金會指定方式,提供拍攝成果影片供評選。
評選委員會終評所有參賽作品及獎項後,訂於2026年1月15日前於基金會影音平台公開所有參賽作品,並於2026.2.1~2026.2.28進行最高人氣獎競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