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目的
資訊科技及 AI 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突飛猛進,運用科技方法或研發科技裝置,協助長者或身心障礙者重建或替代某些能力或身體機能,改善生活品質及使用者個人能力之項目、設備或產品系統,助益長者及失能者為重要任務。本競賽由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指導,高雄醫學大學健康福祉教學推動中心、社團法人臺灣復健工程暨輔具科技學會主辦,國立成功大學智慧醫材教學推動中心、國立成功大學創新創業團隊經驗交流暨績優團隊參展媒合計畫、教育部大南方咀嚼吞嚥健康產業人才培育基地計畫協辦。競賽內容以輔具科技點亮身障族群生活為目標,邀請全國各方學生好手一同挑戰。本競賽期待提供交流平台,鼓勵來自各地學生們相互挑戰與合作,開發具創新創意之設施裝備或解決方案,並選出設計組(Design Category)與技術組(Technology Category)各前三名隊伍代表臺灣參加 2025/11/24(一)於泰國曼谷舉辦之全球學生輔助科技創新挑戰賽(gSIC i-CREATe)。
報名組別
本競賽組別分為兩組,分別為【設計組(Design Category)】與【技術組(TechnologyCategory)】,請各團隊擇一報名,不可重複報名。
1.設計組(Design Category)
「以使用者為中心」之設計應用為核心,以提高其生活品質、復健品質,使其復健過程更為順利,解决其生活上的不便。解決方案應著重在其巧思是否能解決使用者在生活上的不便。
2.技術組(Technology Category)
運用資訊、工程和技術原理方法,設計並技術實作復健工程與輔具科技之解決方案,解決需求者之臨床醫療護理等相關從業人員所面臨問題。其提出輔具科技設施或產品需具備有工程技術要素。
報名資格
- 本競賽開放具大專以上學生身分者參加,包括技術學院、專科、大學生、研究生等報名。
- 本競賽各學校的參賽隊伍數量不限,並允許學校間進行團隊合作。
- 每隊需設有隊長 1 人,團隊成員共 2~5 名。每隊需有團隊名稱(隊名請務必與主題具關連性)、主題項目名稱(Title of the Project/Device)與英文 1000 字以內之主題/裝置項目簡介,簡介內容可以圖片輔助說明(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Project/Device):創作目的(Objectives of the project)、誰是目標族群(Who are the target users)?為什麼使用者需要它(Why does the user need this)? 使用到的專業設計或技術(Feature design or technologiesused)? 安全預防措施(Safety precaution)等。
- 提交之參賽作品完成時間不得超過兩年,所有參賽者必須提供在學證明(請注意,參賽隊伍之隊員在參與製作時必須具有在校學生身份)。
報名方式
報名截止日期為 2025/04/13(日),採取網路報名。
請掃描 QRcode 或至 https://forms.gle/BtwZPbdsvg8cPqhT8 填妥報名表單,並上傳完整報名資料。
競賽指南
- 競賽日期:2025/05/10(六) 09:20-17:00
- 競賽地點:高雄醫學大學 國際學術研究大樓 B2 國際會議廳。
- 全程競賽以「英語」進行簡報及問答。
- 團隊於即日起至 2025/04/13(日)期間內,於競賽網站下載報名表(Entry Form)及相關附件,由該團隊之隊長填妥報名表單並上傳完整附件,以完成報名手續。
※完整報名資料共 4 份:報名表 Entry Form、附件一授權同意書、附件二無侵權切結書、附件三_在學證明。 - 主辦單位將聘專家進行初審,遴選出【設計組】與【技術組】各 10 隊入圍決賽隊伍,並於 04/23(三)以 E-mail 通知遴選結果,遴選通過之團隊將可參加 5/10(六)之臺灣選拔賽。
- 獲選入圍決賽團隊,請於 05/07(三)前由該團隊隊長上傳以下資料:
(1). 決賽口頭簡報:請繳交 PPT 及 PDF 檔案,檔案名稱請命名為「隊伍英文名稱_OralPresentation」 (決賽簡報報告時間不得超過 5 分鐘)。
(2). 原型演示影片:原型演示影片呈現方式無特別規定(there is no special rule forrecording the prototype demonstration video)。請把影片檔案格式導出為.mp4 檔,檔案名稱請命名為「隊伍英文稱_Prototype Demonstration」 (影片時長不得超過 5分鐘)。
(3). 演示海報:請繳交 A1 大小 DEMO 演示介紹海報電子檔案(PDF 檔),如未於時間內繳件電子檔案,請團隊自行列印並攜帶至會場布置(格式為 A1 彩色列印霧面上膜)。 - 獲選入圍決賽全體成員務必於 2025/05/10(六)9:20-17:00 出席決賽,當天將按照隊伍順序時間報告(隊伍順序時間將於 04/23(三)公告於網站上),並進行實品展示。
(1). 決賽各組報告時間為 5 分鐘簡報與 5 分鐘評審問答(採統問統答)。
(2). 原型演示將於簡報後進行,每組演示與問答時間為各 5 分鐘,共計 10 分鐘。
請團隊當日準備原型展示海報及攜帶原型(Prototypes)至決賽會場各隊攤位呈現,若為大型原型或成品,不便攜至會場,建議可製作模擬影片或輔助說明介紹貴團隊設計。
(3). 最後將由專家評審團評選出兩組前三名,競賽最終結果及各組獲獎名單將於決賽當天公布。 - 【設計組】與【技術組】兩組別各取前三名,提供 gSIC 國內選拔賽獎項:
(1) 每組第一名:新臺幣 2 萬元及補助 gSIC 國際競賽學生報名費。
(2) 每組第二名:新臺幣 1 萬元及補助 gSIC 國際競賽學生報名費。
(3) 每組第三名:新臺幣 5 千元及補助 gSIC 國際競賽學生報名費。
另外,將選出最佳簡報獎、最佳演示獎、最佳人氣獎等獎項頒發獎狀。 - 獲獎前三名之隊伍必須代表臺灣參加 2025/11/24(一)於泰國曼谷舉辦之全球學生輔助科技創新挑戰賽(gSIC i-CREATe),並全程參與 gSIC 國際競賽前之培訓課程;若未能配合出席,主辦單位將撤銷該隊伍於本競賽獲得之排名、獎金、獎座等,參賽隊伍將不得提出異議。
- 詳細資訊請參考競賽網站:https://reurl.cc/aZWZ4X。
評分標準
1.遴選審查評分標準
【設計組】
創意 Creativity/ Idea Novelty (30%)、社會影響力或(與)專業實務 Impact on Society and/or Professional Practice (10%)、商品化潛力 Commercialization Potential (20%)、原型設計與應用 Prototyp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30%)、實用性 Usability/Ergonomics (10%)。
【技術組】
創意 Creativity/ Idea Novelty (20%)、社會影響力或(與)專業實務 Impact on Society and/or Professional Practice (10%)、商品化潛力 Commercialization Potential (20%)、原型設計與應用 Prototyp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30%)、實用性 Usability/Ergonomics (20%)。
2.決賽審查評分標準
各組評分細項同上方遴選審查標準所列,因決賽分為口頭簡報與原型演示兩個部分,總成績結算將依以下佔比計算:
口頭簡報 Oral Presentation(50%)、原型演示 Prototype Demonstration(40%)、簡報技巧及表達能力/台風和團隊精神(10%)。
注意事項
- 本競賽錄取者需同意且全程參與此次競賽,且同意配合競賽之行程規範,除不可抗力因素之外,不得缺席。
- 為增進競賽推廣效益,競賽過程中將收集參賽隊伍之競賽作品相關資料,其內容做為後續資料剪輯、典藏及教育推廣之用,故參與學員須簽署同意書,授權主辦單位之著作利用授權,同意使用其姓名、聲音或肖像等個人資訊。
- 報名表所填寫之個人資料僅供此次競賽所需之用,主辦單位承諾負起保障隱私之責,絕不會向未授權人士透露任何相關資料。
- 主辦單位不會涉及知識產權(IP)保護,與其他學術會議或競賽一樣,參賽團隊有責任於揭露展示項目之前保護其知識產權。
- 獲獎前三名之隊伍必須代表臺灣參加 2025/11/24(一)於泰國曼谷舉辦之全球學生輔助科技創新挑戰賽(gSIC i-CREATe),並全程參與 gSIC 國際競賽前之培訓課程;若未能配合出席,主辦單位將撤銷該隊伍於本競賽獲得之排名、獎金、獎座等,參賽隊伍將不得提出異議。
- 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變更、競賽解釋及取消本競賽之權利,若有相關異動將會公告於網站,恕不另行通知。
【指導單位】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主辦單位】
教育部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高雄醫學大學健康福祉教學推動中心
社團法人臺灣復健工程暨輔具科技學會
【協辦單位】
教育部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國立成功大學智慧醫材教學推動中心
國立成功大學創新創業團隊經驗交流暨績優團隊參展媒合計畫
教育部大南方咀嚼吞嚥健康產業人才培育基地計畫
承辦單位聯絡資訊
承辦人:高雄醫學大學健康福祉教學推動中心 陳佳歆專任助理
聯絡信箱:kmu107biomed@gmail.com
聯絡電話:07-322-1958